365体育投注

首页 > 365体育投注 > 正文

365体育投注博士生导师风采

2006-07-05 宣传部   责任编辑: 点击:[]


  大学造就大师,大师成就大学。建设先进大学,首先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水平的教师队伍,365体育投注一直都十分重视学科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和吸引了一批把握各学科前沿的博士生导师队伍。多年来,作为广大教师代表的博士生导师们致力于教学科研工作之中,执鞭于三尺讲坛,驰骋于科研沃土,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为农大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将365体育投注31位博士生导师(按博士导评选各批次姓氏笔画排名)所取得的成就展示给大家,以此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戮力同心,开拓奋进,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早日把365体育投注建成教学研究型的全国先进大学而努力奋斗!                    党委宣传部                   2006年5月      李玉,男,1944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留日博士,农学院真菌及植物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病理学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原吉林农业大365体育投注长,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菌物研究》主编,《真菌学报》编委。是国家级有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吉林省高级专家,长春市知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作为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收录在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取得显著成果,获得重大突破。主持的四项有关黏菌研究的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项目获2002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北方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新模式”研究获2001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先后4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代表中国发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18篇共24次被“SCI”引用和收录;公开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1993年获吉林省英才奖。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级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达100余万元。已指导博士后人员8名,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16名。研究方向为菌物学和植物病理学。   郑毅男,男,1945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民盟盟员,留日医学博士,中药材学院教授,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吉林省特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参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先后为本科及研究生讲授《中药炮制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多门课程;在科学研究上,一直从事中药方面研究,尤其在人参加工理论方面颇有见地,发现红参加工是遵循梅拉德反应的原理;同时发现人参中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AFG,是首次自人参中分离得到的新天然化合物,其含量超过人参总皂苷,为人参的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曾先后主持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12项,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目前正从事研究开发新的保健食品和癌症辅助治疗药物。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及新药开发。   王丕武,男,1958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农学博士,生物技术学院院长,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作物生物技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被遴选为“吉林省农业科技骨干”,“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吉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长春市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吉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曾先后去日本和美国开展合作研究。自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于作物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科研和管理工作。近年来取得的主要业绩包括:“主要农作物规模化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2005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1等奖(第3名)。“农作物整体细胞转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04年吉林省科技进步2等奖(第1名)。“食用菌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及应用”2005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3等奖(第1名)。作为第1完成人研究建立的“醋酸锂介导的香菇基因转移技术”和“玉米自交系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改良方法”2项技术于2004年分别获国家发明专利。主持选育出大豆新品种“吉农9号”、“吉农13号”、“吉农17号”和“吉农18号”,其中“吉农17号”为国审北方春大豆中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均第1名)。每年都承担大量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任务,内容涉及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等10余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先后主编和参编了《现代农业》、《作物遗传育种原理》等6部教材,指导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24人。主持完成的“创建和实施实践生培养的优化模式”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被评为吉林农业大学“师德明星”;2004年分别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和长春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王玉兰,女,1937年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农学院教授,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博士生导师。省特用玉米首席专家,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吉林省高级专家。是东北特用玉米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国家特用玉米东北、华北区试负责人,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研究特用玉米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及其遗传变异规律,并探讨在农业育种时间中的应用方法,为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曾先后主持农业部、省科委、省计委、省农委等科研课题10余项。现有科研经费160万元。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用玉米品种七个(吉甜3号、吉爆902、吉笋2号、吉甜6号、吉糯1号、吉爆3号和吉品7号),填补了吉林省甜玉米、爆玉米、笋玉米的空白。通过国家审定品种1个,并研制了甜玉米保鲜新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和多项厅局级奖励。主编出版学术著作5部,其中《作物种子学》一书在1992年获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在《作物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研究方向为特用玉米质量、数量性状及遗传变异规律和新品种选育。   王树志,男,1936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中药材学院教授,预防兽医学科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农学会特产学会理事,省养鹿协会常务理事、专家组委员,《经济动物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成果评定委员会特约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动物疾病防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过《经济动物微生物》、《经济动物传染病学》等多门课程;在科研工作中,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部省级科研课题,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政府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在研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梅花鹿规范化饲养(GAP)”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在全国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编著出版了6部科技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50多篇。培养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0多名。   孙立城,男,1940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管理学院教授,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曾任365体育投注研究生部主任和副校长,1993年荣获吉林省英才奖,曾荣获省“高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顾问,省政府经济与环境决策委员会经济组召集人,软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农业综合开发专家组组长和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从八十年代开始致力于农业系统工程和农村发展研究,完成了一系列大型软科学课题研究,主持省级重点软科学研究课题9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培养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其研究成果直接进入省政府决策。近年来,从农业到宏观经济,向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呈交了20多份有见地的咨询报告,并被高层决策采纳,是我省知名决策咨询专家。   何昭阳,男,1943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农学硕士,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动物传染病学会理事、动物微生态学会理事、兽医生物技术学会理事,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省畜牧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兽医组顾问。二十多年来一直承担动物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和动物免疫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国家、部省级科研课题8项,主持的“牛结核检疫中非特异性反应”研究课题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牛副结核ELISA诊断方法”研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纳入农业部动物检疫规程,“犊牛腹泻的微生态防制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牛副结核核酸探针的研究”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牛副结核单克隆抗体研究”获省牧业局推广二等奖。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一级学报20篇,国际杂志论文5篇,编著出版3部科技著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级科研项目3项。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研究方向为动物免疫学和动物传染病学。   赵兰坡,男,1955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留日博士,现为365体育投注研究生部主任,土壤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营养学科带头人,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土壤肥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与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省生态学会理事,省农业综合开发专家顾问组成员,省“一肥两剂”评审委员会委员。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贴,先后被评为省教委重点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省农业厅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跨世纪农业科技骨干、省科教兴农先进工作者、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新世纪吉林省高等365体育投注学科建设工程主讲教授、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省第八批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先后主持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和三等奖各1项,获省政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80余篇。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研究方向主要为土壤肥力与生态、土壤化学与改良。   郭庆海,男,1955年生,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于365体育投注获农学硕士学位;1999年于南京农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原365体育投注校长,现任365体育投注正校级调研员,365体育投注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教育部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库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农林经济学科组成员,日本富山大学共同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长春市人大代表。还在吉林省多个部门担任经济顾问和兼职教授。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主讲教授、吉林省高级专家、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研究》、《农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学术专著与教材10部,指导和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其中尤以对粮食经济问题的研究见长。主持研究省部级以上课题20项。近年来先后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统计局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在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紧密结合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开展研究,先后提出了在吉林省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和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建设畜牧业大省和实施精品畜牧业战略、建立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拉动”(流通拉动生产,工业拉动农业,城市拉动乡村)机制、构建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商品粮基地建设政策体系等政策建议和学术观点,并被政府采纳和付诸实施。      钱爱东,男,1960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农学博士,现任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预防兽医学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是新世纪吉林省高等365体育投注学科建设工程首席教授,省科技厅杰出青年,吉林省农业中青年科技骨干,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动物传染病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多年来共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等各层次学生8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任务,所讲授的《动物微生物学》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并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各种科研奖励6项。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果被列入国家动物检疫规程;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获省政府科技推广二等奖1项;农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通过省级鉴定成果1项,并达国际先进水平。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动物检验检疫学》、《食品微生物学》、《动物性食品卫生病原体检验学》等8部著作。目前主持在研的国家自然基金、省重点科技专项及部省级课题共7项。指导培养博士生、硕士研究生50余名。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微生物学和动物免疫学。   窦森,男,1959年生,汉族,民进会员,农学博士。曾去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法国图鲁滋国立高等农业学院土壤与环境系、瑞典农业大学土壤系学习或合作研究。 现任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土壤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土壤学报》编委、《Pedosphere》编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际腐殖质协会会员等。社会兼职为民进长春市副主委、长春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土壤肥力与土壤培肥及土壤有机质化学研究,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是他的研究特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12个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农业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农业部农业人才基金、教育部优秀留学人员基金、人事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第三届中国农业青年科技奖、吉林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奖等,是中组部直管优秀专家、国家“百千万工程”一、二层次人才、首批省管优秀专家、首批新世纪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培养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研究方向为土壤生物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土壤肥力与土壤培肥。   张连学,男,1955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农学博士,中药材学院院长,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教授,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吉林省特聘教授;现任中国农学会特产学会常务理事、中药材专业委员会主任,省医药行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科技部中药材GAP验收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跨世纪中青年农业科技骨干。多年来一直从事人参、西洋参、关龙胆、北五味子等中药材的科学研究、生产加工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7项,取得科研成果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他将中药材品种选育、无公害栽培、规范化管理等几方面技术有机结合,形成GAP生成技术,再用于指导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为我国中药材种植业从传统向现代化生产转变,提供了工作基础与技术示范。培养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3名。研究方向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   王全凯,男,汉族,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特产系经济动物专业。1988年硕士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1999年博士毕业于解放军农牧大学。1994——1995年在新西兰梅西大学从事养鹿及疾病防治合作科研;1997年在日本研修动物病毒学。现为中药材学院副院长,负责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工作。   他从事野生动物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目前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7命。先后主讲了《经济动物疾病学》等5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1986——1990年参加完成的吉林省科委和吉林省农业厅共同投资支持的“鹿结核病防治的研究”课题是吉林省“七五”攻关项目,1991年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他作为主持人之一完成的“鹿后躯麻痹病的研究”,1997年10月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吉林省农委竞赛项目“鹿主要传染病防治与推广研究”,1999年3月获得省政府科教兴农竞赛一等奖。2001——2004年他主持并完成了农业部下达的《肉用鹿引进“948”项目》,2004年通过部级验收。他先后在《中国兽医学报》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出版了《科学养貂》等5部著作。在新西兰召开的国际鹿兽医大会和鹿茸及鹿产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做了《发展中的中国养鹿业》等4个学术报告。2000年9月起被国家林业局聘请为高等365体育投注林科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游憩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为365体育投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带头人。      刘洪章,男,1957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农学博士。生物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重点学科果树学科带头人,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园艺学理事,长春市园艺学会理事长,长春市农学会果树分会主任。主要从事第三代果树种质资源和栽培生理及果树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讲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植物资源学》、《植物引种驯化》、《作物资源学》等多门课程,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省、校级优秀课程2次、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3次;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长基金、省科技厅和外专局课题等十余项,选育出14个果树新品种;在《园艺学报》、《 Journal of Rare Earth》、《果树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2部,其中主编6部,副主编3部。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6名。获省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一项,两次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被评为省农业系统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吴景贵,男,1965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资助学者,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土壤科学系客坐教授,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谱学会分子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土壤学会理事,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土壤学会会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土壤有机培肥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创造性地将物理化学的自组装理论应用于土壤学研究,提出土壤肥力的形成是化学和生物学自组装的综合过程,其物质基础是土壤的纳米微粒,进而提出建立土壤学的分支学科-纳米土壤学。率先将分子表征的谱学方法引进作物残体培肥土壤机制的研究中,对作物残体培肥土壤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和予以了新的阐释,并提出一系列创新的土壤有机培肥观点。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农业部、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农业开发办等资助项目20余项,先后获农业部、吉林省科委、吉林省政府等科技奖励十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余人。研究方向:土壤肥力形成与保持机理;土壤障碍因子的生物修复与综合改良;微域土壤肥力特征与作物品质关系;土壤有机培肥机理与有机肥合理施用。     张越杰,男,1964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365体育投注,获得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生物资源经济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省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日本农业经济学会会员。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进步、粮食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以粮食增长与技术进步的计量经济研究见长,对我国玉米、水稻以及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贸易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日本国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6篇,参加编译学术著作两部,“我国东北三省水稻生产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的学术论文荣获了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目前,主持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省科技厅和省社科基金等科研课题6项,科研经费达25万元。其中,主持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的课题资助,填补了365体育投注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家级课题立项的空白。   杨利民,男,汉族,1963年出生。中药材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植物生态学专业,先后获东北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中药材学院副院长,兼植物资源与生态学系系主任,生态学学科带头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生物资源生态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组组长。担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中国植物专家组成员,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工作组成员,省植物学会理事等。先后主持“973”国家重点项目课题、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课题、省科技发展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7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等8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在《植物学报》、《Plant Ecology》(SCI)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编写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野生植物资源学》(第二版),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4部。目前正在开展药用植物种群更新机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因子调控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生态恢复等研究工作。   杨信东,男,1945年生,汉族,教授,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植物病害流行学》、《高级植物病理学》等8门课程。他针对生产中的稻瘟、玉米大斑、烟草赤星、野火病等病害,开展了病害流行环节分析和预测技术研究工作。解决了相对湿度对病斑产孢的定量影响、降雨对空中游浮孢子携落率的计算及雨露中病原细菌数量动态等问题。提出“天气促病指数”概念,并组建了稻瘟、烟草赤星、野火病的天气促病指数表解模型;发现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衰老病斑仍然保持旺盛产孢能力的独特规律;提出了科学实用的稻叶、穗瘟和烟草赤星、野火病的药剂防治指标;研制成DLY—2型重量式结露仪,获国家实用型专利;提出了利用地面台站常规观测因子推算露时的回归方程;提出了针对多循环病害疫情控制效果计算的改进公式,解决了公式的广括性问题。现已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吉林省稻瘟病预测技术研究”项目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主要进行水稻抗稻瘟性丧失预测及玉米叶斑病流行环节研究工作。   陈光,女,1961年生,汉族,民盟盟员,农学博士。现任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执委,民盟吉林省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省核学会副理事长。自1985年毕业留校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了《核素示踪技术》、《酶工程》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等多门课程。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3名。主编和参编专著和教材5部。自1998年起连续四年被评为校先进个人、先进文明个人及“巾帼建功立业”先进个人等。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核素示踪技术,结合生理生化、药化、农化等方法手段,研究作物(包括药用作物)的营养代谢、产量生理及有效成分的积累;利用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对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进行生物转化,建立高附加值的粮食转化体系;构架以酶技术、现代发酵技术及核素示踪技术为技术支撑,研究探索药用作物代谢生理和粮食转化机制的学科体系。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其中第一主持3项。结合科研工作,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国家一级刊物4篇。   图力古尔,男,1962年生,蒙古族,民盟盟员,农学博士,蒙古国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365体育投注菌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植物病理学科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菌物学会副秘书长,长春市政协委员,民盟吉林省委委员,《菌物研究》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人。主要从事北温带地区菌物多样性研究,完成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并出版我国第一部菌物多样性研究专著。多年来赴我国西藏、新疆、海南、台湾以及日本、蒙古、俄罗斯等邻国进行菌物资源考察。在《生态学报》、《Fungal Science》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5部。主讲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真菌分类学》、《菌物资源学》等课程,主持和参加“鳞伞属真菌系统分类学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2名。200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参加)一项。   徐克章,男,1954年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理学博士。现任农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精品课程《植物生理学》课程带头人。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植物生理学》、《高级植物生理学》等五门课程。主编《植物生理学》等教材三部。其中一部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五规划教材。先后在《植物学报》、《作物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365体育投注作物光合生理生态方面的论文6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是作物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开创了研究人参光合生理的研究领域,并通过化控技术调控人参生长与品质的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不同地区栽培人参应采用不同的透光率荫蓬,并对生境条件对人参皂苷的形成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影响人参皂苷形成的几个关键性因子。这些研究对提高人参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很有意义的科学依据。近年来主要从事光合系统演化机理的研究。近五年来共主持科研课题6项,在研课题4项,其中包括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研究的国家自然基金“3+3+3=9”年长期资助项目“中国大豆属植物颉颃盐逆境结构演化研究”和与吉林省农科院合作研究的“863”项目——“等离子体处理作物种子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秦贵信,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荷兰动物营养学博士,中共党员。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带头人。曾任省牧业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现为365体育投注副校长。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动物营养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饲料安全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东北养猪学会副秘书长,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省养猪学分会会长,国家“97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是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突出贡献专家,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指导毕业研究生30余名,在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科领域共承担和完成了20余项科研项目,有6项分获省部级和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有6篇被收入SCI。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5项。   李校堃,男,1964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365体育投注校长助理兼生物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996年获得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任暨南大学产业处副处长,暨南大学科技产业总公司董事长兼法人;2001-2005 年任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中心主任,教育部基因组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主任,负责牵头申报国家基因药物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准,获得资助2000万元。从2000年至今,承担了十几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十五期间,承担的国家十五863重大项目新型非促分裂重组人aFGF改构体一类新药的研究课题,经费达300万,横向经费600多万;国家973计划项目(二级子课题)创面愈合的分子与基因机制研究课题,经费80万元;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促损伤修复生物活性海绵材料的研究课题,经费80万元;其研究的专利技术2项获得国家发改委重大示范工程支持,共2000万元。在十五期间作为加拿大萨斯卡温大学医学院兼职研究员及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身份进行Growth Factor 与神经修复的机理研究,揭示FGFS 可能激活潜在的STEM CELL 而实现其神经修复功能。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联合研究揭示FGFS可以对糖尿病损伤的血管及皮肤修复起到促进作用机理。十五期间与温州医学院省部共建眼视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进行FGFS 对糖尿病眼底疾病,角膜溃疡,眼视神经修复研究。阐明了FGFS 对眼损伤的修复机理。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其中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60篇,被SCI、 EI收录19篇。出版专著五部。申请发明专利26项,获授权5项,已公开2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人,指导博士研究生5人,博士后4人(两名与国外教授合招)。李校堃被国内外多个365体育投注聘为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如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浙江温州医学院等。同时兼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产业促进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编委,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生物技术产业副主编,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他的很多科研成果都已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他主持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一类新药”研发,获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攻关奖。1996年获得新药证书后,与长春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成果转化,于2001年4月取得准生产批件并规模化生产。他主持的国家一类新药基因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项目,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中心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与上海万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实现770万元成果转让。他主持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生物活性胶原材料修饰及FGF因子复合技术与研究”,与辽宁绿谷药械有限公司,进行成果转化。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三类药械证书,现已投产上市 。   几年来,他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各种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奖三等奖一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李校堃自2005年末作为吉林省优秀人才被引进到365体育投注后,目前,正在筹建生物反应器与药物研究工程平台,构建不同体系的生物反应器的技术平台,包括真核系统,原核系统,植物系统,真菌系统技术体系。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与中药材反应器、食品反应器等交叉,与生物技术药物结合。为了进一步提高365体育投注农业生物技术水平,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全面合作共同推进生物反应器发展进程,并成立联合研究实验室。同时与加拿大萨斯卡温大学筹建成立联合生物技术及反应器实验室。并由我国农业生物技术资深专家黄大昉、贾士荣、林敏等共同参与组建此技术平台。经过努力,已争取到省政府投资1000万元用于吉林省生物反应器与药物开发工程中心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又申报了教育部生物反应器与药物开发工程中心,同时申报吉林省生物反应器工程研究中心。   夏咸柱,男,1939年生,汉族,中共党员,江苏省建湖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65体育投注客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动物病毒学专家。196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长期从事动物传染病学教学与科研工作。1982年起专门从事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防治研究,先后分离获得多种动物病毒,建立了病毒的HA/HI、SN、IFA、ELISA、PCR或RT-PCR等诊断方法;系统地开展军用动物重要疫病的防治研究,成功地研制成“犬五联弱毒疫苗”等多种生物制剂,结束了军警犬等犬科动物所用疫苗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30多年来,在动物疫病的防治和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参与“13种动物病毒的分离鉴定”研究,在我国首次分离了10余种动物的多种病毒,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虎流感病毒、熊猫犬瘟热病毒与冠状病毒均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开展虎、熊猫等濒危的疫病防治研究,有效地控制了这些野生动物的疾病发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3部,出版学术专著《养犬大全》;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32名;荣立三等功3次。   获全军优秀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总后勤部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等荣誉和称号。参与了军犬疫病防治中心和全军基因工程实验室的组建,为军事兽医学的发展研究提供了实验基地,带动了预防兽医学的学科建设。现主持全军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五”计划重点项目:“军犬重要疫病被动免疫制剂与RV-CAV2基因重组活疫苗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北方哺乳动物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预防与治疗制剂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虎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演化特点与种间传播分子基础研究”等课题研究。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琦,女,汉族,1963年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沈阳农业大学菌物学专业毕业,获农学博士,现任中药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委员会裸菌部副主任,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第八批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主要从事菌物学及药用菌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主要承担药用菌物学、微生物学及药用菌物学专论等课程的教学。培养了3名硕士研究生,在读硕士生8名。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教委、吉林省科技厅、人事厅等课题10余项。在一级学术刊物等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3部。多次受邀请参加国际、国内的菌物学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发表的多个新种已被英国的“Index of Fungi”、BIOSIS收录、索引。多篇论文被SCI引用收录。发表的论文被日本唯一的粘菌专著收录。研究成果为探讨粘菌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大量凭证标本和重要的生物学证据。为粘菌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国际上填补了这些研究的空白,受到国内多名院士的高度评价及国际同行的关注,包括著名粘菌学者美国的Keller 及Stephenson教授、日本的Hagiwara博士等,使我国粘菌的研究受到世界的瞩目。并多次受邀请赴日本、德国进行合作研究。荣获吉林省首批人才开发基金。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三等奖。   刘景圣,男,汉族,1964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食品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生化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保健食品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高级专家,国家农产品与食品安全评审专家,吉林省农业学术技术跨世纪后备带头人,吉林省农业科技专家组成员,长春市政府咨询决策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   主要从事乳品科学与功能性食品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乳与乳制品工艺学》、《乳品科学》、《食品科学》等课程。在科研工作方面,完成省、市科委科研项目2项,横向攻关课题2项,现主持省科技发展项目4项,参加课题研究4项,主持横向攻关项目4项,转让技术成果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编与参编全国“十五”规划教材《功能性食品》等著作5部,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人。在科研和学术方面,主攻方向是乳品科学和功能性食品以及长白山野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相同研究领域中处于先进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年来与美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的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项目交流与合作研究。在发酵乳制品和大豆深加工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研究进展。   吴伟,男,1950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牧医系动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现任动物科技学院动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分会和家禽分会理事。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创业先锋等荣誉。讲授本科生课程,《家畜育种学》、《动物遗传学》、《动物遗传育种学》、《鱼类遗传育种学》;讲授硕士研究生《家畜育种专论》、《家禽高级育种》和Seminar课程。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特长是禽类遗传育种与规模化养殖。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1项,完成科研成果7项,在研4项,现有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历经10余年选育出吉林白鹅肉用、绒用、蛋用三个品系,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名),培育的吉林白鹅肉用、绒用两个配套系获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名)。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1篇,主编专著1个,参编专著2个。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9名,毕业10名。   胡耀辉,男,1951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吉林省梨树县人。1977年吉林农业大学牧医专业本科毕业,现任365体育投注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为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农业厅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5年获长春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还入选为吉林省第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层次人选。先后主讲了《动物生物化学》、《渔类生物化学》、《高级生物化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等六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翻译出版了《渔类的物质代谢》,主编出版了《食品微生物学》、《乳制品工艺及进展》等教材与专著。先后在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名。先后3次出国讲学,进行学术和科技交流访问。连续两年获长春市文教系统业务明星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曾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教育厅及校企联合课题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报国家专利1项,有4项科研成果转化投产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任食品科学系主任期间,大胆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经过近两年与社会各界磋商,在校领导大力支持下,于1997年5月与省内外11家食品行业企业集团、科研单位达成共识,共同创建了校企联合的食品工程学院,在全国农业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院系级董事会,跨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社会办大学的可喜一步。此举得到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及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农委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日前,胡耀辉教授又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与乐陶陶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研发中心,并在365体育投注正式挂牌,为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促进365体育投注科研团队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平台,把校企合作带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娄玉杰,女,1956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草业科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1988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硕士学位。一直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全国动物营养学会、全国家畜生态学会理事,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吉林省第六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从教20多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动物营养学》、《动物饲养学》、《动物环境卫生学》等课程。近十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科委、省农发办,省牧业局项目十余项,获科技成果奖项多项,其中获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政府牧业推广成果二、三等奖2项。市、局科技进步二、四等奖2项、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2 项等。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的研科研课题4项,主编《实用动物饲料学》、《家禽学》2部及副主编国家十五计划教材3部。在动物营养学饲料科学及草叶科学的学科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草学科被批准为硕士授权点。是吉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后备带头人。   郝庆升,男,汉族,1964年生,中共党员。管理学院副院长,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及管理专业,获农学士学位。同时,留校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师。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技术经济专业农业系统分析方向,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研究方向,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2002年1月,在吉林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做招聘外国人研究者。曾任农商学院(现管理学院)经济计量实验室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第五届)、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员、吉林省数量经济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农业系统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硕士毕业生3名。参加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重点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农业经营与战略管理》。发表《农业生产模式的博弈分析》、《多方案的软系统方法论与粮食生产经营模式的研究》等科研教研论文近20篇,其中《农机经济寿命计算问题的探讨与商榷》一文被Ei Village COMPENDEX收录(为EI Pageone)。曾获第五次、第六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吉林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高洁,女,1964年11月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吉林省梨树县人。农学院教授,植物病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1986年获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吉林省植物保护会植物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理事,吉林省作物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估中心专家,吉林省科技专家特派员,长春市南关区人大代表。   主要从事农作物病害的鉴定和诊断、综合治理技术和植物的抗性基因分析及标记研究,在细菌病害的鉴定及诊断方面具有专长。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或副主持项目4项,获奖10余项。其中“吉林省栽培植物细菌病害的鉴定和诊断”获吉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烟草病害的调查和诊断”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烟草专卖局(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烟草野火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获国家烟草专卖局(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已通过省级鉴定的主持项目有“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病规律及综防”;在国家级及省级重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近10部书籍的编著;申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在研项目近10项,到位科研经费70余万元。每年为来校农民义务免费咨询1000余次,协助省农技部门处理涉农纠纷10余起,多次下乡为农民讲授病虫害防治的知识。   多年来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讲授《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细菌学》、《植物病理学Seminar》、《高级植物病理学》等多门课程,教学中注重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时吸收与教学有关的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融入到教学中来。主讲的《农业植物病理学》2001年获省级优秀课程。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多次获校级优秀论文,指导硕士研究生28名。   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品德、较多的科研成果及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她被评为“吉林省跨世纪中青年农业科技骨干”,2002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和省妇联评为“巾帼优秀教师”。 (李有宝编辑)

上一条:365体育投注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总体工作方案解读会              下一条:《吉林农业大学学报》连续三年入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榜    【关闭】